國畫是我國傳統的精緻文化,由於表現獨特,風格高雅,在世界美術史上與西洋畫分庭抗禮,實為一種彌足珍貴的中華文化瑰寶。
在傳統上,國畫與西畫有很大的差別,無論材料、工具、技法、內容都大不相同。特別值得注意的,國畫強調「寫意」,而西畫則重視「寫實」,兩者各有特色。在創作上,西畫注重觀察和寫生,研究透視和解剖,以求取自然的再現;國畫固然同樣重視用眼睛去觀察自然,但更強用
心靈去感受自然的啟示,即使描寫一朵花或一塊頑石,都要通過自我的想像和安排來表現。譬如以「少女」為題材來作畫,西畫多注重輪廓的正確、光線的明暗和色彩的變化,著力於表現容顏、體態、衣飾等外表形象,使作品具有外露的、真實的特性;國畫所講求的完全不同,它注重線條的優美、色彩的淡雅、布局的奧妙,刻意於塑造氣質、情感、韻味等內涵境界,使作品富於含蓄的、性靈的特質。
國畫的最大特色,莫過於神奇的筆墨和高雅的意境。「筆墨」是表現形式的精華;「意境」是表現內容的神髓。簡明的說,國畫一方面講究「有筆有墨」,即須充分發揮筆和墨的特殊效用,描繪神妙的線條和彩墨,以創作優美的作品。五代的大畫家荊浩曾說:「吳道子有筆無墨,項容山水有墨無筆,吾當採二子之長為一家體」。這句話最能說明:「有筆有墨」的重要性。在另一方面,國畫強調「胸有丘壑」,即須深入領悟「觀照自然」所得的意念與情感,創造出令人嚮往的畫意或畫境。唐代畫評家張彥遠說:「意存筆先,畫盡意在」。這句話很能說出國畫在意境上的奧妙。
寫畫前,必須要準好各種畫具,「論語」有云: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畫具往往直接影響寫畫的情緒和效果。所以對於畫具的選擇和使用是十分重要的。
`
筆有硬毫、軟毫以及介乎兩者之間的兼毫三大類。硬毫筆主要有狼毫,用黃鼠狼的毛製成,也有用獾、貂、鼠的毛或豬鬃做的筆,性剛勁健。如上圖常用的有“小紅毛”、“衣紋筆”、“葉筋筆”、“書畫筆”(大、中、小) 、“蘭竹”(大、中、小)以及大“狼毫提筆”等。軟毫筆主要用羊毫製成,也有用鳥類羽毛製造的,性質柔軟,有大小、長短各種型號。兼毫筆是用羊毫與狼毫相配,或羊毫與兔毫相配製成,性質在剛柔之間,屬中性。如大、中、小號的白雲筆、“七紫三羊”、“五紫五羊”等都是常用的兼毫筆。
學畫用筆不一定要太講究,初學時也不一定要全都齊備,最初有大中小幾枝就可以了。要從難要求,這對基本功的訓練大有好處。待畫熟練了,在進行創作時,可以多準備一些筆,選用好筆。
其它工具
除了上述的筆、墨、硯、紙絹、顏料之外,上需準備相關的用具:
(一)調色(儲色)工具:以白色的瓷器製品較佳,調色或調墨應準備小碟子數個,儲色以梅花盤及層碟較理想,不同的顏料應該分開儲放。
(二)貯水盂:盛水作洗筆或供應清水之用,亦以白色瓷器制的較佳。
(三)薄毯:襯在畫桌上,可以防止墨滲透將畫沾污,舖紙後畫面也不易被筆將紙擦壞。
(四)膠和礬:上石青、石綠、硃砂等重色時為防止顏色脫落,可用膠礬水罩上,礬有粉末狀和塊狀,膠則有瓶裝的液狀鹿膠與條狀或塊狀的牛膠、魚膠、鹿膠等,最好備置一套杯、酒精燈,以便融膠調兌清水。
(五)乳缽:粉狀顏料粒子太粗時,需用乳缽研磨再置於燒杯中飛漂。此外掛筆的筆架、壓紙的紙鎮、裁紙的裁刀、起稿的炭條、吸水的棉質廢布(或廢紙)、以及鈐印用的印泥、印章等皆可酌情備置。
除文房四寶之外印泥、筆架、筆洗、筆筒、文鎮等相關繪畫用具還有很多,廣義的文房四寶也將以上所舉列入其中。
參考書目:國畫技法 著者:孫其峰/白雪石/黃均 再刷:1995年四月 頁10
出版者:大孚書局有限公司
嶺南派畫法(一) 盧清遠繪著 出版者:藝術圖書公司 再版:1995年8月 頁14
其他網路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林振彪撰寫